此外,本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不超过120个月,锁定期为24个月,自公司公告最后一笔标的股票过户至本员工持股计划名下之日起计算。
最近的两个新闻,对比之下让网友们破防了。
首先是A股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薪酬排行榜(前30名),最高的一位,是药明康德董事长李革,去年年薪4197万。
但是,药明康德的股价,在三年内跌去了74%之多,市值蒸发了约3200亿。
而作为对比的,就是另一家公司的老板,山子高科的实控人叶骥,最近他宣布,已向董事会申请停发个人薪水,直到股价恢复到1.6元/股以上。
去年领的税前年薪是300.23万,现在就说不要钱了。
这表态一出,新的一周开始连续拉了5个涨停板,山子高科的股价也从八毛附近回升到1.41,看来,董事长这态度受到了大家的认可。
1.
/ 市值跌掉3700亿,
董事长配拿4197万年薪? /
其实,不是不允许开高薪,只是股价跌得厉害,让持仓的股民和机构们都很郁闷。
2021年7月,药明康德历史市值一度接近5000亿,如今只剩下1239亿,市值蒸发了3700多亿。所属的CXO概念整个板块,前十大公司的平均跌幅也都在75%上下:
有人就质疑了,“股价走成这样,董事长还要拿4179万高薪吗?”
事实上,不只是去年,董事长李革的4197万年薪,已经连续拿了两年,而且再往前三年的薪酬水平,也是2000万上下,在全市场都算高的。在2018年-2023年期间,李革从药明康德获得税前报酬合计超1.6亿元。
除了直接领工资,李革还连续多年减持套现。
单单是2023年一年内,据财经杂志的统计,身为大股东的李革减持药明康德就超过了112.52亿,减持数量为13749万股。
而算上以前的,他前后合计减持股数,高达36408万股,是2023年减持数量的奖金三倍,全都是2021年5月10日三年禁售期解禁后开始卖的。
2021-2022年之间,药明康德的股价都高于去年的平均价格,所以这36408万股,往少说也卖了330亿元:
说起药明康德,是李革一手创立的,2017年港股上市和2018年A股上市的时候,可谓是意气风发,作为A股市场首只独角兽概念,有着“医药圈富士康”“医药行业阿里巴巴”的称号。
到2021年,药明康德股价最高达到了165元,当时市值超过了5000亿,放眼整个医药圈也是龙头。
不过,药明康德的主营业务不是研究生产某种药物,而是CXO模式,出实验室出人,替医药公司做实验,本质上是做代工的,最近十年的营收也保持着增长的趋势。
不过,刚发布的半年报可不乐观,药明康德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72.41亿元,同比下降8.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2.40亿元,同比下降20.20%。
而且,药明康德的五大主营业务都出现了营收下滑。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除了业绩结束增长开始下滑,药明康德的员工数量也开始掉头,本来上市时一万多人一路扩招增长到四万多人,但是去年开始进行了减员,2022年员工总数为44361,2023年员工总数降为41116,到今年半年报,只剩38134了。而且,这半年减少的2982个人,集中在研发部门。
药明康德的小股东机构投资者们,从一年禁售期满就开始陆续减持,到现在为止发过39条减持公告。
随着机构投资者的撤退,股民们不断涌进来。
2020年末时,股东户数才8.2万,之后每年都在大幅增长,到2024年中报时,股东户数已经上升至47.16万,较去年年末又新增的17.33万户。
但2023年到现在股价一路下行,这批自以为“抄底”涌入的散户,基本都亏损了。要是2021年7月前后追进去的,可能套牢亏了超过七成。
2.
/ 山子高科的危机,
董事长不拿年薪能过关吗? /
药明康德的股价表现坑了不少散户,很多人就对李总的4197万年薪不满。对比之下,隔壁山子高科董事长叶骥要拿0元年薪的态度,获得了市场认可。
不过,他们家的问题也不是这么简单就能过关的。
这几个涨停之前,山子高科吃了几个跌停,关于这件事情,董事长叶骥解释说:
“基于我们目前已掌握的信息,我们预计某位个人投资人遭遇了强制平仓使当日股价出现波动,引起了其他中小投资人的担忧进而诱发了后续的跌停。同时,对于部分股东反映的跌停期间某营业部的非常见交易行为,公司法务部门也于近日向监管和司法部门报告,并申请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但是,出现平仓之前,山子高科的业绩已经不那么好看了。
可能山子高科这个名字大家不那么熟,但它以前名叫银亿股份,创始人是宁波前首富熊续强,还曾经和徐翔斗法,最终以失败告终,才让控制权旁落。
熊续强在90年代从宁波的一家国营罐头厂辞职,下海创业,组建了银亿集团,主营房地产。
1997年之后,出现很多“烂尾楼”,熊续强就发现了商机,挑选了一些地段好的楼,重新装修改造后出售,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住宅、写字楼到商业广场,只要他看中的,都干过,还创造了很多“楼盘里的第一”,也荣获“烂尾楼改造专家”的称号,从2004年开始,连续15年上榜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
2008年,银亿集团的楼盘销售突破100亿,也成了宁波最大、最知名的房地产企业。宁波虽然不是直辖市也不是省会,但是在上海相亲界,唯一一个鄙视链上地位能超过本地人的就是宁波人,宁波人做生意厉害,炒股也厉害。
就在房地产发展迅猛的同时,熊续强又开始跨界搞矿。银亿集团先是去了山西办煤化工企业,既管开采又管加工,然后去广西建了当时国内的第一大镁厂和第二大镍厂,最后甚至跑到东南亚去拓展矿。
一边搞房一边搞矿,花起钱来如流水,于是,银亿集团就想上市去搞点资金。
但银亿集团没法直接上A股,熊续强就选择了借壳,挑中了当时已经陷入困境的ST兰光。
最终,银亿集团花了6个多亿,在2011年顺利借壳上市,改名银亿股份。
到2014年,熊续强和宁波老乡徐翔斗起了法。
那会儿,熊续强顶上了康强电子,准备花3.5亿重组,但是徐翔横插一杠,用泽熙私募大量增持,熊续强的计划就凉了。第二年,徐翔的白大褂照片出现,人进去了,主导康强电子也没戏了,熊续强用银亿集团大量增持,成了康强电子的实控人。
不久后,熊续强又出手,花了8.4亿买下河化股份29.59%的股权,成为三家上市公司的实控人。
这时候,他看上了新的产业,搞起了汽车。
2016年,银亿集团花费123亿元,先后收购了美国安全气囊发生器生产商ARC、日本磁簧生产商艾礼富和比利时邦奇等企业,成了汽车产业链概念股。
2017年,银亿集团销售收入783亿元,排中国民企500强第61位。
2018年,熊续强以295亿身价,在胡润百富榜上排名95位,成了宁波首富。
然而高点坠落起来,就像过山车。
那一年年底,银亿股份的债券出现爆雷了。就有人要问,老板不是宁波首富吗?身价295亿,银亿股份总资产也有408亿,光货币资金就有12.27亿,怎么3个亿的小债还不上呢?
这还没完,到2019年4月,发布2018年的年报,直接业绩变脸由盈转亏,而且数据显示,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就达34.51亿,连独立董事都看不下去辞职跑了。
提款机,多少上市公司,都成了大股东的提款机。
两个月后,银亿股份公告称,银亿集团、银亿控股已申请破产重整。
2019年,银亿股份净利润亏损了71.74亿元,旗下收购的两大汽配子公司业绩不达标,收购的比利时邦奇亏损8.53亿元,ARC 美国亏损0.66亿元。
此后的2020年以及2021年,银亿股份净利润依旧是亏损,从2018-2021年,四年亏损上百亿元。
好在,银亿集团最后等来“白衣骑士”叶骥,也是位宁波老乡:
2020年8月,银亿股份重组主体嘉兴梓禾瑾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成立,注册资本20.5亿元,实控人是叶骥。同年12月,新入伙的赤骥集团增加认缴出资额至23.95亿元。
2021年12月29日,赤骥集团以转让方式引入新合伙人——青岛海丽汇银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8亿元出资额、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3亿元,即“海尔系”和“吉利系”投资公司。股东名单中还包含宁波市鄞工创业投资合伙企业,隶属宁波市国资委。
2022年2月,嘉兴梓禾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票方式正式入主银亿股份,占重整后总股数比例为29.89%,成为公司新控股股东。
叶骥来了之后,把公司改名山子高科,重心放在了汽车零部件业务上,并一步步剥离房地产业务。
但是,2022和2023年,分别亏损9.685亿和20.57亿,距离扭亏的目标还是很遥远。好在现在的规则除了看净利润还看营收,所以没有被退市,倒是前几天股价低于1元,很多人都担心被面值退市。
现在,这五个涨停板起来,短期内是不用担心退市了,但是叶总要想把山子高科带出困境,还得努力一把。
3.
/ A股董事长高管薪酬,
有人欢喜有人愁 /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模仿,就在山子高科拉了两个涨停板后,另一家上市公司海新能科业发布了高管降薪公告:
这招果真凑效了,股价应声大涨6.8%。
这降薪的诚意,可比之前那些大股东号召员工掏钱增持说自己要兜底的强多了。
不过,现在的董事长高管们,已经有很多0薪资的了。
根据去年的年报数据统计,796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拿的是0薪酬(其中2位是1元,约等于零了)。
在领钱的董事长中,达刚控股的董事长王妍年薪仅为800元,堪称最惨董事长,不过,她那公司现在也在挣扎着想要扭亏,处境十分艰难,拿不出钱来也是没办法的事。
数据显示,2023年总共有423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董事长薪资情况。其中,有16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年薪超千万,药明康德董事长李革以4196.86万年薪荣登榜首;有72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年薪在500万到1000万之间;有1928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年薪在100万到500万之间;有2219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年薪不足100万。
董事长们的工资,还持续不断地增长。
在披露了董事长薪酬的这4235家上市公司中,有2186位董事长涨薪,1620位董事长降薪,429位董事长薪资不变。
在前三十名中,有六家公司属于医药行业:药明康德、复星医药、迈瑞医疗、百济神州-U、迪哲医药-U和诺诚健华-U,后面这三个带U的,都是科创板的公司,尚未盈利,但是不妨碍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这名单中有7个名字是英文名,说明实控人已经入了外籍。
全市场来看,董事长一栏填英文名的,有108家上市公司,行业看里面医疗的最多,半导体的也不少,而且,其中有56家是科创板公司,超过一半了。
能让股民安心的只有业绩,各位董事长们还是把心思多放在企业经营上股票配资官方,不要老想着拿高薪套现走人,毕竟股民的眼睛也是雪亮的。